给大家简介welcometo国民彩票vip🏆大平台_十年信誉🏆网址 365ty.com🏆在中国,一众“腰部城市”正在崛起。
长期以来,万亿GDP城市作为龙头而备受关注,但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,发挥承前启后的“中场”力量的腰部城市,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如果说头部城市的比拼决定着区域发展的高度,腰部城市的强大与否,则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后劲。
那么,谁是近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腰部城市?
01
衡量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,GDP总量及增速是无法绕开的核心一环。
过去几年,世纪疫情叠加地缘冲突、大国博弈等因素,给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,哪些地方还在领跑?
答案不是风头正劲的深圳杭州,也不是作为强省会的成都武汉,而是位于西部的榆林。
榆林城市风光。 本文供图 榆林市传媒中心
短短两三年间,榆林完成了两个历史性大跨越:
一是榆林GDP位次连升15位,挺进50强俱乐部,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从第57位跃升到42位。
过去几年,面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,榆林以“腰部城市”的力量,在关键时刻挑起了“稳经济”的大梁。
第二个跨越是,榆林一路赶超宜昌、襄阳、洛阳等传统地级强市,首次晋级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。
事实上,榆林不只是陕西首屈一指的“腰部城市”,更是整个大西北的“中场”力量之一。
在西北5省区,榆林GDP总量仅次于西安,超过乌鲁木齐、呼和浩特、兰州、西宁、银川等省会。
可以说,榆林崛起,事关陕西的省域均衡发展,也为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大开发贡献更大力量。
榆林,靠什么创造了如此巨大的增长奇迹?
“家里有矿”,显然是绕不开的选项。因煤而兴,因煤而富,作为全国煤炭储量、产量双料第二大市,榆林是过去几年全球地缘格局、能源格局、通胀形势演变的重要受益者之一。
数据显示,2021年和2022年,榆林煤炭产量高达5.5亿吨、5.82亿吨,分别增长6.2%、5.4%,占全国比重高约13%。
除了煤炭,榆林的原油、天然气产量在全国的比重也分别达到5.3%、10.9%。得益于庞大的能源储备,榆林成了西气东输、西电东送、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的重要源头。
不过,大国一盘棋,我国煤价并不会简单随行就市,大宗商品价格更不会像国际一样毫无限制,服务经济社会及民生发展大局,一直都摆在首位。
所以,这几年,电煤供应始终被放在重要位置,国家部委更以中长期协议摊平短期价格波动,防范煤价过快上涨对经济产业带来的冲击,而地方同样将保供作为首要任务。
在这方面,榆林走在前列。
据统计,榆林70%的原煤生产,满足的都是中长期合同需求,且有力支援了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14省的保供需求,在关键时刻为能源安全贡献了一己之力。
02
相比价格上涨带来的贡献,产业升级带动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正在凸显。
过去一年,榆林增长最快的并非采矿业,而是制造业,非能源工业增速更是超过了能源工业。
根据榆林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22年,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.7%,制造业增长13%。其中,能源工业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.5%,而非能源工业增长12.6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于传统开采业,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煤炭石油加工业、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增速分别达到15.2%、11.8%,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。
这从榆林主要工业品产量的变迁也可见一斑。
过去一年,榆林工业增长最快的并非采矿业,而是制造业。
十多年前,榆林的主要工业品是集中于三大传统能源领域——原煤、原油、天然气。如今,在三大传统能源产品之外,精甲醇、聚乙烯、聚丙烯、聚氯乙烯、电解铝、多晶硅、铁合金等煤化工、现代精细化工、新材料产品,正在崭露头角,并逐步成长为新的工业支柱。
不仅如此,榆林着眼于产业升级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,更是领跑于各大行业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榆林固投同比增长5.3%,其中工业投资出现负增长,但工业技改投资逆势大增50.5%。
据榆林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显示,近九成企业已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:15.6%的企业在关键工艺流程中数控化率达到80%以上,55.6%的企业达到50%-80%。
这说明,榆林的高增长,并非简单吃到了“黑金红利”那么简单,也不是“煤炭周期”带来的唯一结果。
03
一个城市的发展,离不开国家战略或经济周期带来的助力,但更多靠的还是自身的努力。
榆林是一座“坐”在煤上的城市,54%的土地下都含有煤,煤炭预测储量2720亿吨,探明储量1490亿吨,按现在的开采速度,至少可开采200年。
换言之,与东北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同,榆林在短期并无煤炭衰竭之忧,煤炭经济的红利足可吃上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之久。
然而,榆林非但没有在煤炭经济上“躺平”,反而主动开启了向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、多元化、低碳化的转型。
榆林的危机感,并非时至今日,而是贯彻始终。
一个原因是,煤炭经济虽然能够长盛不衰,但国际煤价的起伏,容易给地方经济产业带来巨大的波动。一旦国际煤价出现风吹草动,地方很难不受影响。
另一个原因是,虽然能源安全日趋重要,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力地位,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弦更辙,但新能源的蓬勃发展,碳中和碳达峰的大势所趋,都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。
因此,过去几年来,榆林一直致力于产业升级,以高端能源化工基地、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作为发力重点。过去一年,榆林就有总投资800亿元的神信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,陕煤180万吨乙二醇、国能5万吨PGD、延长50万吨煤基乙醇等重大项目投资建成投产。
今年,榆林还将有一系列高端化产业项目上马或建成投运,包括陕煤二期、国能煤炭综合利用转化、中煤二期、国能20万吨PGA、金泰氯碱高性能树脂、榆能40万吨乙二醇等。
不难看出,这些大项目,均着眼于能源化工产业的高端化多元化,推动产业向下游不断延伸纵深、向终端拓展。
除了产业链内部的升级之外,借助能源生产优势,培育与之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业,正是国内外能源大市共同的发展模式,也是榆林的产业晋级之道。
众所周知,能源开采需要采矿机器、油气井钻采设备,煤炭石油化工则离不开化工专用设备和煤机设备及零部件,氢及甲醇燃料也离不开制、储、运、用等装备……
如果能将能源优势转化为装备制造优势,无疑能将产业能级推上新的台阶。
这方面,榆林已经有所行动。去年初发布的《榆林市支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到2025年底,力争装备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,着力打造为中国西部能化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作为传统能源大市,榆林竟然率先开启了“新能源革命”。
这背后,许多人只知道当地煤炭、油气储备丰富,但很少知道榆林地处全国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黄河几字湾,本身就是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基地。
榆林风力发电场。
数据显示,榆林年平均风速达6米/秒以上,年可利用小时数超过1500-2000小时;全年太阳辐射量达5500~6000兆焦耳/平方米、可利用发电小时数超1400小时,发展风电、光伏可谓得天独厚。
过去几年,榆林新能源产业蒸蒸日上,不仅装机量与日俱增,而且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也初具雏形。
据了解,截至2022年底,榆林累计新能源装机量近1800万千瓦时,而三峡光伏设备、隆基光伏组件等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。
榆林光伏发电场。
可见,煤炭经济是基本盘,高端能源化工和高端装备制造是未来的潜在增长点。
与十多年前“黑金狂欢”带来的周期波动不同的是,这一次,榆林正在形成从原料向材料转化、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、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新发展模式。
只要沿着产业升级的道路向前,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,榆林都能成功跨越周期,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04
经济突飞猛进,城市能级自然不会原地踏步。
去年,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榆林成功举办,这是榆林首次承办省运会,且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,凸显了一座经济强市的底气、雄心和统筹能力。
这场盛会,成了榆林向外界全面展示新时期城市形象的机会,也将榆林的城市能级再次推上新的台阶。
事实上,经济强市只是榆林的第一步,区域中心城市才是更长远的追求。
近日公布的《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)草案》,将城市性质定位为:世界高端能化基地、黄河中游生态典范、五省交界中心城市、国家能源安全支撑、国家综合交通枢纽、国家西部经济强市。
从这几个“国”字头乃至“世界”定位,不难看出榆林的雄心所在。
无论是世界高端能化基地,还是国家能源安全支撑,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和能源化工产业链作为支撑,而国家西部经济强市,更是通过西部经济第二大市的地位得到了验证。
那么,五省交界的中心城市该如何实现?
从地理区位来看,榆林地处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、山西交界之处,位于黄河“几”字湾核心腹地,位列作为19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之内。
从国家战略来看,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跻身国家战略,黄河“几”字弯都市圈被列为“一轴两区五极”的极核之一,榆林在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地位得以凸显。
从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来看,榆林是西北经济第二大市,无论在呼包鄂榆城市群,还是黄河“几”字弯都市圈都位居第一,2021年常住人口达362.2万人,在呼包鄂榆城市群内位居首位。
可见,无论从地理区位、战略定位还是综合实力等方面来看,作为全国50强城市的榆林,都有望成为五省交界之地的引领者。
根据当地最新政府工作报告,预计2023年榆林市GDP增长6.5%左右,规上工业增长8%左右。
这意味着,无论全球能源格局如何变化,矢志于高质量发展的榆林,都能继续保持领跑优势,为能源城市转型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。(文|澎湃新闻特约撰稿:凯风)
原标题:《连升15位!这是过去三年发展最快的城市》